1 、汽車的主要尺寸參數
● 軸距( L ):
是描述汽車軸與軸之間距離的參數,通??赏ㄟ^汽車前后車輪中心來測量。軸距的長短直接影響到汽車的長度、重量和許多使用性能。軸椐短一些,汽車長度就短一些,自重就輕,小轉彎直徑和縱向通過角就小,但若軸距過短,則會帶來一系列缺點:如車廂長度不足或后懸過長,汽車行駛時縱擺和橫擺較大;在制動時或上坡時重量轉移較大,使汽車的操縱性和穩(wěn)定性變壞。
● 輪距( B ):
指同一軸上車輪接地點中心之間的距離,對雙胎汽車,則是指兩雙胎接地點連線之中點之間的距離。
輪距對汽車的總寬、總重、橫向穩(wěn)定性和機動性影響較大。輪距愈大,則橫向穩(wěn)定性愈好,對增加轎車車廂內寬也有利。但輪距寬了,汽車的總寬和總重一般也加大,而且容易產生向車身側面甩泥的缺點。此外,輪距過寬也會影響汽車的安全性,因此,輪距應與車身寬度相適應。
● 前懸( L F )和后懸( L R ):
前懸是指汽車前端(除燈罩、后視鏡等非剛性固定部分外)至前軸中心之間的水平距離。前懸的長度應足以固定和安裝駕駛室前支點。發(fā)動機、水箱、轉向機、彈簧前托架和保險杠等零件和部件。前懸不宜過長,否則,汽車的接近角過小。
后懸是指汽車后端(除燈罩等非剛性固定部分外)至后橋中心之間的水平距離,后懸的長度主要決定于貨廂長度、軸距和軸荷分配情況,同時要保證適當的離去角。
● 汽車的外廓尺寸(總長、總寬、總高)
汽車的外廓尺寸是根據汽車的用途、道路條件、噸位(或 載客數)、外形設計、公路限制和結構布置等因素來確定的。在總體設計時要力求減少汽車的外廓尺寸,以減輕汽車的自重,提高汽車的動力性、經濟性和機動性。
每個國家對公路運輸車輛的外廓尺寸均有法規(guī)限制。這是為了使汽車的外廓尺寸適合本國的公路橋梁、涵洞和鐵路運輸的標準及保證行駛的安全性。我國對公路車輛的極限尺寸規(guī)定如下:汽車總高≤ 4m ;總寬(不含后視鏡)≤ 2.5m ;總長:貨車(含越野車)≤ 12m ;一般客車≤ 12m ;鉸接大客車≤ 18 ;半掛牽引車(含掛車)≤ 16m ;汽車拖掛后總長≤ 20m 。
2 、汽車的重量參數
● 汽車的整備質量
亦即我們以前慣稱的“空車重量”。所謂汽車的整備質量是指汽車按出廠技術條件裝備完整(如備胎、工具等安裝齊備),各種油水添滿后的重量。這是汽車的一個重要設計指標。該指標既要先進又要切實可行。它與汽車的設計水平、制造水平以及工業(yè)化水平密切相關。同等車型條件下,誰的設計方法優(yōu)化,生產水平優(yōu)越,工業(yè)化水平高,則整備質量就會下降。
● 汽車的載質量(載客量)
這是汽車的基本使用參數之一。它關系到汽車的運輸效率、運輸成本、使用方便性、產品系列化和生產裝備等諸多方面。
確定汽車的載質量應考慮下面幾個因素:
① 必須與汽車的用途和使用條件相適應;
② 各種車型的載重量要合理分級,以利于產品的系列化、通用化和標準化。
③ 要考慮到對現有生產設備和生產線變動的大小和可利用程度。
● 汽車總質量( G )
是指汽車裝備齊全,并按規(guī)定裝滿客(包括駕駛員)、貨時的重量。
汽車總質量的確定:
對于轎車,汽車總質量 = 整備質量 + 駕駛員及乘員質量 + 行李質量
對于客車,汽車總質量 = 整備質量 + 駕駛員及乘員質量 + 行李質量 + 附件質量
對于貨車,汽車總質量 = 整備質量 + 駕駛員及助手質量 + 行李質量
● 汽車自重利用系數
這是一個重要的評價指標(對載貨車而言)。它是指汽車載質量與汽車干重之比。所謂汽車干重就是指汽車無冷卻液、燃油、機油、備胎及工具和附件時的空車重量。顯然,在載質量相同的情況下,干重越小,則汽車的質量利用系數也越高,其運輸效率也越高。 EQ1092F 的質量利用系數為 1.22 左右。隨著汽車材料技術和制造、設計技術的發(fā)展,汽車質量利用系數有不斷提高的趨勢。
● 汽車的軸荷分配
指汽車的質量在前軸、后軸上所占的比例。軸荷分配的原則是依據輪胎均勻磨損和汽車主要性能的需要以及汽車的布置型式來確定的。為了使輪胎均勻磨損,一般希望滿載時每個輪胎的負荷大致相等。例如,對后軸為單胎的 4 × 2 汽車,則希望前后軸的軸荷各為 50% ,而后軸為雙胎的汽車,則希望后軸的軸荷按 1/3 和 2/3 比例來分配。實際上,這些只能近似滿足要求,例如,一般載貨汽車,其前軸荷分配在 28 ~ 30% 左右 |